当你放不下名利时,读白居易这11句诗,道破进退智慧,戳穿人性贪婪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3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《红楼梦》赖嬷嬷说过一句话:'那些吃着皇粮的,哪个不是死攥着官印不撒手?'千年官场,贪荣恋栈的戏码从未停歇。礼法框得住君子,却束不住被利禄熏黑的魂灵。

唐宪宗元和四年,白居易目睹七旬老臣仍霸占朝堂,写下《不致仕》这首充满黑色幽默的讽喻诗。诗中不仅揭露了官场痼疾,更道破了人性深处对权力名位的病态依恋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1

七十而致仕,礼法有明文

何乃贪荣者,斯言如不闻

【释义】周礼明确规定七十致仕制度,为何总有人视而不见?那些贪恋权位者,对制度条文充耳不闻。

这让人想起范仲淹'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'的箴言,可现实中多少人成了'居庙堂之高则恋其位'?权力如同陈年药酒,初饮可医寒,久饮反成瘾。今日职场中那些迟迟不退的'老师傅',何尝不是千年人性轮回的倒影?

图片

2

可怜八九十,齿坠双眸昏

朝露贪名利,夕阳忧子孙

【释义】八九十岁高龄者牙齿脱落、双目昏花仍不退休。清晨还计较名利得失,日暮又忧虑子孙前程。这让人想起《盐铁论》'大夫曰:'古者七十悬车'',古人尚知适时而退,今人却陷入'退而不休'的怪圈。

这恰似《红楼梦》中贾赦强纳鸳鸯的荒诞。老迈之躯贪恋的何止是美色?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惶恐。现代社会的某些人退休前突击安排子女门生,与诗中'夕阳忧子孙'何其相似!

图片

3

挂冠顾翠緌,悬车惜朱轮

金章腰不胜,伛偻入君门

【释义】恋栈者反复摩挲官帽流苏,抚摸即将上交的朱红车轮。连金印都无力佩戴的老臣,弓着腰勉强上朝。

翠緌朱轮岂止是身份象征,早已异化为官僚的骨中骨、肉中肉。东晋陶潜能'不为五斗米折腰',而更多人却在'解印绶'时,痛如剜却心头血肉。  

这让人想起《世说新语》的妙喻:'官瘾如盐卤,浸入骨髓矣。'白居易看透这层异化,当官位与人格长成连体婴,致仕便成了最血腥的自我切割。

图片

4

谁不爱富贵?谁不恋君恩

年高须告老,名遂合退身

【释义】世人谁不贪富贵?谁不念皇恩?但既已年迈就该退休,功成名就理当退隐。

张良功成身退、范蠡泛舟五湖的智慧,在权力面前总是显得苍白。《道德经》'功成身退,天之道'的箴言,仍需时时温习。

图片

5

少时共嗤诮,晚岁多因循

贤哉汉二疏,彼独是何人

【释义】年轻时嘲笑前辈恋栈,年老后自己却重蹈覆辙。汉代的疏广、疏受叔侄功成身退,成为千古典范。为何千年只见'二疏',再无来者?  

这辛辣的对比揭穿人性虚伪。《后汉书》记载二疏'父子同日弃官归',散金乡里的洒脱,恰是'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'的最佳注解。

图片

6

寂寞东门路,无人继去尘

【释义】长安东门送别二疏的车尘已消散千年,至今仍少有效仿者。白居易以'寂寞'二字收尾,不是哀叹,而是冷笑,笑这千年官场,终究无人敢踏着先贤的脚印离去。

从汉代未央宫到现代写字楼,从金銮殿上的玉笏到董事会的签字笔,人类对权力的痴恋从未改变。诗中最狠辣的不是'齿坠双眸昏'的刻画,而是那个永恒的悖论。我们明明知道'退'的智慧,却总在'进'的执念中无法自拔。

END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